3月6日,市政協主席黃加忠赴安化縣仙溪鎮(zhèn)大橋新村開展扶貧調研,市政協秘書長劉樺一同調研。黃加忠強調,當前駐村幫扶工作應量力而行,精準施策;參與駐村幫扶的牽頭單位、后盾單位要和大橋新村的干部群眾一起,結合實際,共同研究,認真制定脫貧規(guī)劃,確保精準扶貧落到實處。
根據益陽市市本級2018——2020年駐村幫扶工作安排,市政協為大橋新村駐村幫扶工作的牽頭單位。黃加忠一到大橋新村,就召集村、鎮(zhèn)、縣及牽頭單位、后盾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座談。大橋新村以農業(yè)生產為主,由原來的大橋、佛堂、雷公山、清大、劉家村等五村合一,村民收入來源以打工為主,村集體無經濟實體,全村2017年人均純收入3015元,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1戶97人。黃加忠一邊聽村里的情況介紹,一邊和鎮(zhèn)村干部交流。他指出,首先要精準摸清底子,31戶貧困戶要家家戶戶上門摸準情況,97名貧困群眾要個個走訪。其次要精準定項目,要著眼貧困戶的基本生活需要,著眼貧困村的基礎設施需求,加強與縣市的項目對接,有計劃有步驟地搞好鄉(xiāng)村道路建設、農田水利建設、土地開發(fā)整理,特別要將貧困學生就學、貧困群眾就醫(yī)等作為駐村幫扶工作的重中之重。再次要精準定措施,要著眼“六大建設”和“六個一批”,充分征求廣大黨員干部和村民的意見建議,制定切實可行的扶貧規(guī)劃,要因戶因人施策,確保扶貧扶到點子上。
黃加忠強調,當前既要下決心消除絕對貧困,又不能把群眾的胃口吊得太高,使大家期望值太高,而幫扶起來又力不從心。扶貧工作做得好不好,老百姓最有切身感受,最有發(fā)言權,來不得半點虛假。扶貧要量力而行,不能好大喜功;要全力而為,一諾千金。
| 分享到: |